記武漢科林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程師張先茂

編者按:為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設,樹立優秀科技工作者的先進典范,激勵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為榜樣,為推進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出貢獻,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開展2023年度武漢“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深入挖掘報道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充分展示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精神風貌。
鳳起于涅槃之中,千帆逐競的環保賽道上,張先茂二十年風雨同舟,引領著科林公司的技術發展方向,使公司從成立之初注冊資金僅50萬元發展到今天注冊資金達2億萬,年銷售額過4億元,在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國內環保事業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
1999年從武漢大學化學院應用化學專業畢業后,張先茂便扎根環保領域,從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逐步成長為全國環保領域的專家。多年的堅守和付出,張先茂榮獲武漢市政府津貼專家、武漢市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武漢市勞動模范、武漢“大城工匠”、湖北省“荊楚工匠”、湖北省優秀“帶徒名師”、湖北省勞模等榮譽稱號。近日,記者采訪了這位武漢科林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林公司”)的技術總工程師。
癡心不改 練就過硬科技本領
“2002年,我感觸到了國內煤化工行業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發展迅速,化工生產過程中所需的脫硫劑及催化劑的巨大市場需求。”張先茂決心利用自身在催化劑領域的技術背景,以及豐富的行業資源和管理經驗重新打造出一片天空,于是加入了同行專家成立的科林公司,并擔任公司技術總工,負責新型環保催化劑及新工藝創新研發、技術改進和市場開發工作。
科林公司初期資金非常有限,創新研發工作中,張先茂蝸居在一間租用的民房做實驗室,實驗室環境簡陋,儀器欠缺,生產的催化劑只能通過人力拉到馬路邊曬。張先茂不畏艱難,克服種種現實困難,并穩抓機會摸準市場切入點,帶領團隊率先創新研發了滿足煤化工凈化領域的脫硫劑催化劑,使公司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全套焦爐氣凈化催化劑的生產廠家,為企業創新發展“撕開”了一條口子。
作為企業技術總工,張先茂不僅在科研創新工作中奮勇爭先,在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工作上也盡心盡責,總能以專業的知識、耐心的態度、不怕吃苦的精神同客戶商量溝通,解決催化劑及技術應用上各種“疑難雜癥”。
2010年12月,張先茂帶領公司技術人員在內蒙古冒著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天氣,依靠精心策劃,科學組織,創造了石化裝置在低溫嚴寒天氣下開車運行的先例。
業績突出 斬獲多項榮譽
多年來,憑借對技術服務工作兢兢業業,對細節精益求精,張先茂獲得了客戶的一致好評,為科林公司服務態度贏得良好聲譽,同時扎實的專業能力在行業內具有較好的認可度。作為省級加氫工程研發中心負責人,他們自主研發的發明專利:一種全餾分粗苯加氫工藝,實現節能減排二氧化硫1.2萬噸/年、氮氧化物6千噸/年;自主研發的高爐煤氣脫硫凈化關鍵技術入選省科技創新團隊項目,補齊國內技術短板,能有效帶動湖北省“寶武鋼鐵”等企業環保技術升級,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張先茂二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環保事業,積極帶領公司研發團隊開展新型催化劑及環保技術創新工作,以期實現綠水青山、碧海藍天的奮斗目標。2014年,其主持參與的“焦爐煤氣甲烷華制天然氣技術研究及規模產業化應用”經河北省科技廳成果鑒定為“國際先進”;2022年,其主持參與的“轉爐煤氣及焦爐煤氣耦合制乙二醇聯產LNG技術開發與工業化”項目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鑒定,達到“國際先進”,對推進我國鋼鐵與化工企業聯產高端化學品與清潔能源、減污降碳協同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帶領科林公司技術創新發展的同時,張先茂也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多年來一直致力扶貧濟困,助力民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武漢和湖北省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責任。近年來,公司先后在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多所高校招聘應屆畢業生,并與湖北大學知行學院生物與化學學院簽訂“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協議”。
記者:盛甜
責編: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