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 id="qg0c0"></sup>
  • <strong id="qg0c0"></strong>
  • <sup id="qg0c0"></sup>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自由與規則結合是最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就是在孩子心里播下“兩顆種子”,一是主動性,二是自我控制力。有主動性就有自然、自由、自主的探索精神,有自我控制力就有揚善抑惡的道德原則。
     
       研究發現,民主權威型家庭的孩子成才率最高,其根本特點就是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教育專家蔣佩蓉以開車為例講得最為準確形象:主動性是油門踏板,自我控制力是剎車踏板。缺乏任何一個踏板就不能開車,如果開了車會有生命危險。
     
       因此,成長不是一個只加油不慢行的過程,成長是有張有弛、一松一緊的雙行軌道,而這就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成功的教育實際上是平衡的教育,高水平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特點是收放自如。
     
       北京師范大學著名心理學家陳會昌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對北京200多名孩子做了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從2歲起至22歲,每隔三四年對這些孩子進行一次觀察,包括向父母發調查問卷、攝像、錄音等,最終得出了與弗洛伊德兩個文明相關的心理特征,這就是“兩顆種子”,這“兩顆種子”在孩子和大人身上都有體現。
     
       陳教授認為,其中第一顆種子是做自己覺得高興的事的心理,這顆種子的心理特征是主動性的、內在的、自發性的。
     
       人在這顆種子的作用下,做事情是高興的、愉快的、舒適的。例如,孩子想玩沙子,而他媽媽卻讓他念唐詩,這時在第一顆種子的引導下他就認為玩沙子是他愿意做的,而念唐詩讓他感到不高興、不自由。
     
       第二顆種子就是自我控制力,就是接受別人讓自己做事情的心理。例如,遵守交通規則、晚上按時睡覺、白天按時上課,完成老師交給的家庭作業等。
     
       這兩顆種子本身是相互沖突的,而且很容易出現一顆種子強、一顆種子弱的情況。
     
       好的教育就是在孩子心里播下兩顆種子,一是主動性,二是自我控制力。有主動性就有自然、自由、自主的探索精神,有自我控制力就有揚善抑惡的道德原則。
     
       所謂“兩顆種子”都發達的孩子,就是做事主動性和自我控制力都強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在兒童、青少年個性發展的方面,這兩個心理維度,即自我控制和人的主動性,構成了人的完整人格。

    責編:一冰

    上一篇:多角度去欣賞藍色星球

    下一篇:小學勞動課走進社區送暖意

    分享到: 0
    ?
    ?
    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最_最新日韩高清无码中文专区_天天无码视频在线免费_2021亚洲男人在线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