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最近展示了一種新型量子比特的操作,稱為觸發器量子比特,它結合了單個原子的精巧量子特性和普通電腦芯片電信號的易控性
2023-02-24 10:58:00
-
甲烷是一種隱秘的溫室氣體,會不可預測地在管道和氣田等處爆發。過去,調查人員必須從地面或飛機上監測可能的排放點?,F在,他們可以從太
2023-02-23 10:57:00
-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在最新一期《應用物理評論》雜志網站發表論文,展示了一種對單個電子成像的新方法。該方法目前仍處于
2023-02-22 10:55:00
-
在自然界中,當光照射在細微處大量有序結構上,會發生折射、漫反射、衍射或干涉等反應,由此產生的顏色被稱作結構色,比如昆蟲和鳥類呈現
2023-02-21 10:54:00
-

由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借助暗能量光譜儀器(DESI),發現了一個驚人的新證據,表明仙女座星系內曾經發生過一次大
2023-02-20 10:52:56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領導的科研團隊成功建造并測試了以硝酸鹽為儲存介質的卡諾電池。這種電池裝置可將電能以熱能的形式儲存起來,在
2022-11-24 10:46:00
-
非病毒工程改造的免疫細胞可用于個性化治療癌癥,英國《自然》雜志11月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了這一改造細胞的重大進展及其人體臨床試
2022-11-23 10:45:00
-

俄羅斯科學和高等教育部稱,俄學者提出了一種殺死惡性腫瘤細胞的新方法,該技術通過將天然分子和人工合成分子相結合而觸發腫瘤細胞自殺計
2022-11-22 10:44:00
-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確定了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恒星。這是一顆距離地球90億光年的白矮星
2022-11-21 10:43:00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對能量輸送具有活性的材料,代替傳統的非活性電池電解質,以提高原電池的能量密度。在給定的功率或能量
2022-11-17 18:08:00
-

瑞士科學家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石墨烯,制造出了首個超導量子干涉裝置,用于演示超導準粒子的干涉。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固態物理實驗室
2022-11-16 18:07:00
-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無人機驅動的設備,可使用WiFi網絡穿透墻壁。該設備綽號Wi-Peep,可在建筑物附近飛行,然后使
2022-11-15 18:06:00
-

加拿大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利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確定了迄今已知最遙遠的球狀星團。該星團由數百萬顆恒星組成
2022-11-14 18:05:00
-
俄羅斯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系統技術,可用于空氣采樣,并對建筑工程粉塵和氣體進行凈化。 頓河國立技術大學服務業和創業研究所副教授弗拉
2022-10-21 18:06:00
-

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 10月12日16時01分,天宮課堂第三課再度以天地互動的方式在中國空間站開講,新晉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
2022-10-20 18:05:00
-

擁有多個漩渦黑洞,彩色表示漩渦方向,黑色代表磁力線 德國慕尼黑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上發
2022-09-30 15:11:00
-

英國劍橋大學一個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超薄靈活的設備,就像人造樹葉,其靈感來自植物將陽光轉化為食物的光合作用,能生產一種可持續的汽油
2022-09-28 15:10:00
-

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洞察號著陸器探測到了火星上由流星體撞擊事件引起的地震波,并由火
2022-09-26 15:09:00
-
像海王星和天王星這樣的行星內部真的會下鉆石雨嗎?為了找出答案,德國德累斯頓-羅森多夫赫爾姆霍茲中心(HZDR)、羅斯托克大學和法國聯
2022-09-16 18:41:00
-

這次載人登月的選址有何講究? 如今,距離人類最后一次從月球上離開,已過去了50年,人類再也沒有去過月球。2017年, NASA正式啟動了阿爾
2022-09-14 18:39:00
-

通過對一種類似于冰態巨行星(ice giant)組成物質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氧氣促進了鉆石雨的形成。研究小組還發現了鉆石可以和超離子
2022-09-12 18:37:00
-
意大利研究人員設計并制造了一種由3D打印結構組成的人造氣動肌肉,其可根據需要伸展和收縮。據《科學·機器人》雜志報告,這是一種在單一
2022-09-06 16:10:00
-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地時間8月25日報告,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首次捕捉到太陽系外行星大氣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明確證據。它表
2022-09-06 16:09:00
-
荷蘭研究人員成功將人類肌肉基因插入面包酵母的DNA中,這是科學家首次將如此重要的人類特征植入酵母細胞,得到的人源化酵母模型,可作為
2022-09-01 16:57:00
-

日本等國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太陽系外側的小行星可能為地球帶來了形成生命的有機物和水。 小行星龍宮
2022-08-30 16:53:00
-

日冕高溫、磁場、周期、耀斑 無垠太空,恒星之多如恒河沙數,太陽是其中最特別的一顆。因為其與地球的距離適中,為人類提供了充足但不泛濫
2022-08-11 17:23:00
-

據美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7月29日報道,宇航員未來或許可以利用小行星土壤種植農作物。有朝一日,宇航員可能吃上用在小行星土壤中種
2022-08-09 17:19:00
-

由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等機構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認為,珊瑚在海水中發光是為了引誘獵物。在第一階段實驗中,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選用甲殼類動
2022-08-04 18:58:00
-
據最近發表在《細胞》雜志上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發現,控制基因表達的兩種調節機制,即晝夜節律和多能網絡,對長壽至關重要。這些發現對
2022-08-03 18:57:00
-
歐洲南方天文臺近日發布公報說,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觀測到一個不發射高強度X射線輻射的休眠黑洞,這個恒星級黑洞位于銀河系
2022-08-02 18:56:00
-

全球多地頻發與新冠同處最高級別警報世衛組織連續發聲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截至7月27日,全球已有78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猴痘病例,合計超過1 8
2022-08-01 18:54:00
-

美國斯坦福大學牽頭的一項研究顯示,作為當今世界上已知體積最大的動物,藍鯨在進食期平均每天可進食達16噸,超過人們先前估算。它的須鯨
2022-07-28 17:26:00
-

人類首張深空宇宙全彩圖韋伯太空望遠鏡 7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公布了被稱為韋伯第一深場的星系團SMACS 0723的圖像,這是韋伯太空望
2022-07-26 17:23:00
-

加拿大育空地區發現了一具3萬多年前的猛犸幼崽,專家稱這是迄今北美洲發現最完整的猛犸殘骸。目前這個猛犸殘骸被命名為大寶,由于它死亡
2022-07-24 18:08:30
-

用光指揮斑馬魚白細胞 未來,如果你生病了,除了吃藥外,還有更多簡單高效的治療方式可選擇,比如用光照一照身體就能遠程遙控白細胞,從而
2022-07-19 18:04:00
-
6月25日上午,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暨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
2022-07-04 17:19:00
-

從氨基酸到外星人還很遠 最近,一條關于首次在地球外確認生命之源存在的新聞引發熱議。內容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隼鳥2號
2022-06-30 17:04:00
-
由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和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確定了10個與聽力損失有關的新基因。而且,他們
2022-06-28 17:03:00
-
6月17日,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了第一個鋅金屬的伴侶蛋白,并將其命名為鋅調節GTP酶金屬蛋白激活劑1(ZNG1),它可將鋅輸送到需要它的蛋白質
2022-06-23 17:21:00
-
可將信號功率放大64% 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固體物理研究所(IAF)發布公告稱,該所研究人員在基于金剛石氮—空位(NV)中心的超靈敏激光閾值
2022-06-22 17:20:00
-

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近日報道,來自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分別獨立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美國國
2022-06-21 17:19:00
-

制造一個蟲洞,需要這兩座橋 若干年后,你終于攢足首付買到了自己心儀的宇宙飛船,迫不及待地想要遨游在銀河之間。但馬上,你發現了一個嚴
2022-06-20 17:17:00
-

李德仁院士:為人類提供更好的空間信息服務李德仁發表獲獎感言 當地時間6月6日,第24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在法國尼斯召開,中國科學院
2022-06-16 16:08:00
-

形似螃蟹 美國西北大學工程師開發出有史以來最小的遙控步行機器人,它以一種小巧可愛的螃蟹形式出現。這只微型螃蟹只有半毫米寬,可彎曲、
2022-06-14 16:07:00
-
根據《自然·地球科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生物土壤結皮(由生活在土壤表面的微生物、地衣和非維管植物組成的群落,主要分布于旱地
2022-06-10 15:37:00
-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向一個研究太陽帆的團隊提供了200萬美元的資助,以促進彩虹色太陽帆的
2022-06-08 15:36:00
-

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31日公開的一篇醫學論文稱,一名接受利用機械灌注技術在體外保存三天的人類肝臟的移植患者,在術后一年依然身
2022-06-06 15:35:00
-

經過3年的科學工作后,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即將走向終結。 5月17日,NASA宣布,由于太陽能電池板上聚滿灰塵,洞察號將
2022-06-03 15:59:00
-
無醇酒并非完全意義上的無醇,只是酒精含量比較低,仍保留著傳統酒的色、香、味,常見于啤酒和葡萄酒。 在大多數歐盟國家和國際標準中,
2022-06-01 15:58:00
-

根據澳大利亞彼得·多爾蒂感染與免疫研究所的一項突破性新研究,角膜——眼睛的透明保護性外層,對幫助人們看東西至關重要。它能產生一種
2022-05-30 15:57:00
-
俄羅斯聯邦科學和高等教育部新聞中心稱,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科研人員發現了磁納米粒子在鐵磁流體中的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性,該特性對于開
2022-05-27 18:58:00
-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人均最大的牛肉消費國之一,但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消費量一直在穩步下降。減少紅肉的消費量最常見的原因是成本高昂,其次是
2022-05-26 18:57:38
-

據外媒5月18日報道,本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分享了其地球靜止軌道運行環境衛星GOES-18拍攝的首批圖像。向人們展示了地球
2022-05-25 18:56:00
-
者17日獲悉,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學者與瑞典于默奧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合作首次發現,水星空間環境
2022-05-24 18:55:00
-

月球上生存有望? 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帶回來的月壤又有研究新發現!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合作研究團隊在詳
2022-05-23 18:52:00
-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工程師已經開發出這樣一款可穿戴設備,可以同時實時連續監測葡萄糖、酒精和乳酸水平等多個健康數據。
2022-05-20 18:21:09
-

淡水資源的短缺已成為制約全球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據統計,海水資源占到了地球上所有水資源的96 54%,淡水資源僅占2 53%,而且只
2022-05-19 18:20:00
-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了單細胞分辨率的視網膜色素上皮(RPE)圖像,創建了一個定位眼睛內每個亞群的
2022-05-17 18:19:00
-
國際學術期刊《焦耳》的一篇最新論文引發學界廣泛關注。研究團隊在詳細分析嫦娥五號取回的月壤(以下簡稱嫦娥五號月壤)的元素和礦物結構
2022-05-16 18:18:00
-

5月3日的《自然》新聞刊登了一張照片,宣稱是由《自然》攝影團隊挑選的本月最佳科學圖片,由攝影師吉亞科莫·奧蘭多(Giacomo d& 39;Orl
2022-05-12 10:50:00